2025广州光亚展于2025年6月9日至6月12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行,邀您关注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今日资讯:
光亚数智农业奖(Guangya Digital Intelligence Award in Agriculture,简称:智农奖,DIAA)是在农业农村部东北智慧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西北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与光学工程系、湖南省光学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农业大学番茄产业研究院、广东海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科技报支持下,由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主办的生物光学与智慧农业领域新生代奖项,为表彰在生物光学技术与高效精准种植养殖技术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单位及个人 。
目前,智农奖正进行项目初评,智农奖组委会邀请13名初审评委对参评项目材料进行审核、评审,通过初评的项目将在6月8日参与终审环节,与9名终审评委面对面交流。
第一届光亚数智农业奖初审评委
排名不分先后顺序,按姓氏笔画排序
任志鹏,黑龙江省数字农业产业体系岗位专家,黑龙江省计算机协会智慧农业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兼职导师。主要从事数字农业方向的应用研究和推广工作。近5年主持省部等各级项目10余项。荣获黑龙江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优秀成果1等奖1项、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科技进步1等奖1项、2等奖2项、3等奖1项。主持完成的“寒地水稻的需水量智能感知与精准灌溉技术”和“黑龙江垦区农情信息采集平台”成果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寒地水稻的需水量智能感知与精准灌溉技术,在北大荒集团完成120套干、支、斗、农水闸改造,覆盖面积50万亩,每亩节水106立方米,亩节约成本13.46元,亩增产19.8公斤,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许童羽,沈阳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农业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兼任国家数字农业区域创新分中心(东北)主任,辽宁省智慧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航空分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农业信息化领域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农业信息化领域主要开展无人机低空遥感作物营养与长势智能分析模型、无人机与卫星遥感作物病害智能分析模型、植保无人机精准变量喷施作业处方模型、基于农业遥感大数据的作物生产智慧管控平台等研究。主持和参加国家和省“十三五”、“十四五”项目及行业课题多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余篇,取得软件著作权、发明专利多项。
孙国涛,1986年3月生,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系,硕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系,博士毕业于丹麦技术大学化工系,主要从事设施农业工程、生物质资源利用和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方向的教学、科研和推广工作。担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工程专委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环境卫生学分会理事。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4项,地市级/横向项目10项。指导本科生荣获先后荣获第三届“互联网+”全国赛金奖、 “华裕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创业竞赛一等奖,2017年被评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近5年,在Renewable energy、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等本领域主流期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6件,受邀参编专著3部。
李明,男,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中国科大光学与光学工程系,特任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安徽省科技厅科技攻坚项目评审专家、安徽省工信厅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评审专家。主要从事聚合物多层光学膜和光电农业方面的研究。承担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重点项目及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曾获得国务院国资委双碳典型案例一等奖、美国R&D100大奖(被誉为科技创新界的奥斯卡奖)、日内瓦发明展金奖、中国科大光华奖学金等。入选宿州市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领军人物、安徽省高层次人才团队(核心成员)。发表SCI论文10余篇,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
李树发,中山大学博士,广东海洋大学副教授,中国物理学会、广东省物理学会会员。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曾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做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中子谱仪的设计与建造。主讲过本科生的《光电系统设计》、《光电子技术基础》、《光电系统课程设计》等课程,参与编写教材1部,作为主要贡献人曾获广东海洋大学省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广东海洋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机器人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获得国家一等奖多项。主要从事磁性材料、纳米能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主持参与多个省部级科研项目,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New Journal of Physics》、《Results in Physics》、《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Nanomaterials》、《Nanoscale Advances》和《Chinese Physics B》等国内外著名刊物发表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二十余篇,获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项。
李洪波,男,1979年生,2016年参加工作,工学硕士,讲师/中级工程师。2016年3月至2022年5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工作;其中2017年6月至2022年5月,在哈工大(张家口)工业技术研究院工作。2022年6月至今,入职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任教。主要从事多功能立体式智慧植物工厂技术与装备、无人(少人)智慧农场建设与专用装备研发等方向研究工作。参与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专项1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1项,参与制定黑龙江省地方标准1项、获软件著作权6项。
张昕昱,工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与光学工程系副研究员,中国光学学会农业光学专委会(筹)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兼顾光合作用及光储直柔的光电农业技术研究。专注于新能源、相变储能、半导体照明、光学传感及智能控制领域,面向能源农业、工厂化农业应用。针对植物照明度量评价标准不明确,建立植物光度学概念,最早构建了基于PPF、光质比、光子光谱等参数的评价体系,实现植物照明光源标准化平行对比。曾获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博士后、安徽省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中科大优秀毕业生等。近3年以一作或通讯发表SCI一二区论文5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3项,主持国自然青年等国家、省部级项目5项,参与中科院战略先导C等项目4项,参与学会农业光学专委会筹备,促进了光学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产学研融合。
张智,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陕西省设施农业工程与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陕西省农业节水体系岗位专家,中国计算机协会数字农业分会执委,陕西省农业工程学会理事,国家产业技术体系智能化作业岗位团队核心成员。曾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学两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及产学研重大专项等项目20余项,在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批国家发明、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12件、软件著作权8项,作为主要参加人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华耐园艺科技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
贾银江,男,1977年5月生,工学博士,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软件工程专业负责人。黑龙江省数字农业协同创新与推广体系岗位专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会员。《智慧农业》《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等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黑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东北农业大学青年专项1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参与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黑龙江省揭榜挂帅、黑龙江省公关项目、市科局等项目多项,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获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20余项,主编教材4部。
夏茂,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自2019年7月加入湖南农业大学化材院后,结合自身发光材料与器件的研究背景和农业院校在农业方面的优势,围绕“植物生长LED光谱调控与作物光代谢调控”主题,在高效发光材料制备、LED灯具开发、设施农业光调控和作物的光代谢调控等现代农业瓶颈问题上进行重点攻关。排名第一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Laser &Photonics Review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SCI总引用2300余次(H指数27),其中4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申请发明专利18项,已授权11项;制订标准2项。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和校企合作课题共计20余项,入围2024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
盖淑杰,博士,湖南省光学农业工程技术中心、湖南农业大学MEE课题组核心成员,长期致力于植物生长光环境调控研究。先后排名第九和第四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参与发光材料性能调控、茶树生长光调控、水稻育秧光调控方向国自科面上、省自科重点、省重点研发等纵向课题5项,参与课题组与湘丰茶业集团、东莞市立德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市烟草公司、湖南田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横向课题8项。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Plant Science、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B: Biology以及Materials Today Chemistry等期刊上发表发光材料制备与性能调控,茶树茶氨酸代谢调控、辣椒生长调控、番茄生长调控、烟草育苗以及水稻育秧等光调控研究论文10余篇,相关技术申请和参与专利10余项。
董守田,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硕士生导师,农业农村部东北智慧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黑龙江省数字农业产业创新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黑龙江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黑龙江省航空产业协会无人机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智慧农业智能化装备及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无人农机自动驾驶仪等方向研究工作。主持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十四五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子课题各1项,参加国家863及重大专项、省重大项目、揭榜挂帅、中央支持地方高水平人才等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篇,EI检索5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实用新型6项,软件著作权30余项,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农业科学技术二等奖、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
滕桂法,河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数字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河北省农业大数据重点实室主任、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蔬菜创新团队农机与智能装备岗位专家。现被聘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语言与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计算机辅助术语分委会委员、河北省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长等职。
长期从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智慧农业领域的教学与研发工作。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智慧农业导论》等 6 部,是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30 余项、教学研究项目 20 余项。荣获河北省教学名师奖、河北省“互联网+”创新领军人才奖、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奖、科技进步奖等十余项,发表论文近百篇,培养硕博研究生百余人。
我们相信,光亚数智农业奖将会为农业领域带来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的变革发展。
智农奖拟设立评审专家库300人,我们诚邀各科研院所老师的加入。如您符合智农奖所涉及的技术范围:大田种植、设施农业、畜牧、渔业、医美养护等,并热衷智农奖公益事业的可自行申请加入,个人简介可发送到邮箱:gileawards@qq.com
文章来源: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
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将展示多元化照明和LED技术方案,满足业内人士在采购、交流市场资讯和拓展商机方面的需求。展会更多资讯,详情请登陆官网 https://gile.gymf.com.cn
扫码实名预约,领取入场证!
凡本网注明“来源: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联系方式:020-89816057;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