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们讨论LED产业,都是从上游讲到下游。然而随着LED产业的成熟化,由上游的技术进步决定了下游市场应用可能性的旧逻辑渐渐让位于下游的需求波动左右了上游的市场荣枯的新逻辑。因此,本文决定按照下游向上游的顺序,来梳理2015年半年以来这个产业所发生的一些现象,以便在讨论这个相对复杂的产业的时候,有更好的连贯性,也更合乎这个产业内在逻辑。
中国LED照明产品出口失速
现在2季度差不多已经快要结束了,与过去两年不同的是,我们并没有等来一个热火朝天的爆发性增长。相反,无论是从出口数据,还是台湾LED企业所披露的月度数据来看,相比去年同期都有较大幅度的衰退。特别是LED照明产品的出口,这一指标在2015年3月份出现了数年来首次同比衰退,衰退幅度达16%,4月份的数据略有好转,但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这是偶然的现象吗?恐怕并不是的,实际上,更长时间里观察同比数据,2013年,随着LED行业的迅速爆发,出口也是相当景气,同比增长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中。而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同比增速就处于下降的趋势中了,今年一二季度的出口表现,不过是这种趋势的延续罢了,至于何时能够扭转,仍然有待观察和确认。
导致这种衰退的原因是什么?
外因:需求不足
外因一:人民币对主要外币1年內大幅升值,出口压力剧增,外需不足
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一直维持在相当稳定的水平,只关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似乎并没有感受到人民币升值的趋势。然而过去一年却是全球范围内美元超级强势的一段时期,实际上,因为美元相对其他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大幅度的升值,相当于人民币对其他主要外币也被动的大幅度升值,因此在除开美元区之外的其他市场,中国企业的出口都遭遇了严重的价格压力。
这里面有2层含义:一方面,强势的人民币将迫使LED照明出口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的时候,无法再像过去那样过度依赖成本优势。另一方面,过于强势的人民币让包括LED照明产业在内的中国制造业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一次适度的人民币贬值迫在眉睫。
外因二:受房地产市场低落及财政收缩影响,内需乏力
本届中国政府的财政收缩政策下,公共照明的支出相较过去,已经大为减少。而过去扮演重要室内照明需求拉动角色的房地产市场,也似乎进入了增长的拐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市场房地产施工面积虽然仍维持增长,但是同比增速持续下降,未来潜在的室内照明市场受到极大的限制。更明显的是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一直维持在负值,这对家居照明的需求也构成了不利的影响。
内因:LED照明产业正在进入成熟化阶段
正是这两大外因导致了需求的疲软,这不禁让人想起这个行业2012年时的情形,2012年LED行业也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大量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行业处于严重的供给过剩状况,好几家LED企业撑不下去而倒闭。然而到2013年二季度,突然的LED照明需求的大爆发促成了一次这个产业的大逆转戏码。这一次还会一样吗?
到2013年下半年,LED照明到台风口得到确认,那就是由LED球泡灯掀起到家居照明市场替换潮。
持续了2年的LED球泡灯替换潮让立达信,木林森,佛山照明等企业在LED替换式照明市场脱颖而出。
但是,这一次,可能并不一样。
“鸿沟”现象出自美国科技产业研究大师杰佛利摩尔先生的著作《跨越鸿沟》。在该书中,摩尔描述了科技产业的一种现象:与传统的产业生命周期不同的是,在科技产业中,存在一个“鸿沟”现象。鸿沟的存在,来自于驱动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需求的人群——第二阶段勇于尝试新事物的人,与第三阶段实用主义者之间——内在性格上的巨大冲突。
勇于尝新者在一个产品时,愿意积极去试用。满足其新鲜感,而实用主义者,多半要等尝新者用上一段时间,确认是对的方向,对的时机才会采取行动。于是,市场的需求在这两个阶段的人群之间出现了断层,在人群中本来就占少数的富有远见者已经变成了使用者,暂时不会再次购买,而实用主义者却还在观望。
直到熬过鸿沟,实用主义者终于认同产品,开始购买和使用的时候,占据人群绝大多数的实用主义者的行动,将会让这款产品像在坐在台风口一样,迎来爆发式的成长。最后,等到多数实用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都开始采用的时候,市场渗透率已经慢慢饱和,产业将逐渐走向衰退。
实际上,中国的典籍《周易》中也描述了这一现象。《周易》乾卦中说:
初九,潜龙,勿用。
也就是早期市场的阶段,市场上的需求者主要是新技术的热衷者,并非主流大众,企业还是以观望为妙,不要大张旗鼓;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小众市场开始出现,部分有远见的,愿意尝试新事物的消费者开始出现需求,这个时候,企业要开始逐步加大投资,找到好的合作伙伴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这个阶段,每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