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换已成各界共识。与此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燎原之势在各地蓬勃发展,创新成为其中最抢眼的风景。
今年初,美国洛杉矶市政厅公布了一项计划,将全市16万盏LED路灯植入移动通信芯片。这些路灯“上网”后,市政人员利用电脑,可对单个路灯开关时间和亮度进行精准调控。
其实,类似的路灯管理方式,在重庆早已不是新鲜事。渝中区鹅岭隧道、九龙坡区陈家坪隧道等地,两年前就用上了重庆一家企业研发的“变色龙”LED路灯(互联网+多色温LED远程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季节变化对灯光颜色和亮度进行远程控制。
LED照明的“黄白光之争”
一盏LED路灯,为什么需要多种颜色?这还得从城市照明领域持续多年的“黄白光之争”说起。
2009年,重庆绿色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苏承勇看到这样一则报道——
在LED路灯“十城万盏”试点中,部分城市把主干道路灯换成了冷白光的LED灯,初始效果还不错。但几年后,主管部门连续接到市民投诉,说秋冬季节时冷白光LED灯照射下的路面显得阴冷,影响出行。无奈之下,市政部门只好把高效节能的LED灯换成了能耗大的黄光高压钠灯。
在国外,冷白色LED路灯也因光线刺眼,引起不少争议。如德国柏林、美国加州的居民,就曾强烈反对将路灯换成LED灯,理由是“原本入夜后黄色温暖的路灯点缀了蜿蜒的山路,换上LED路灯后原有的浪漫诗意尽失,灯光‘惨白’得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