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层面来看,大家都知道从04年到15年,中央1号文件把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国家长期发展战略。怎么保障?无非就是要增加粮食的产量,增加食物的供应。从国际层面来看,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公布2014年全球人口数量是77亿。据联合国预测,2050年全球人口达到96亿,2100年将达到110亿,将增加50%的人口,我们需要相对增加粮食和农产品的供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刘文科在第二届农业照明发展论坛上提到。
以下是其演讲实录:
植物工厂的发展背景
到21世纪末,全世界或者我国人口的增加对农产品及粮食的需求,不仅是数量,还有质量上面的安全需求急剧增加。首先从农产品的供应端来分析一下它的供给能力。
一是全国的农业生产系统,大田露地生产,它的产能和稳定性在降低。为什么?首先是资源在下降,从农业生产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比如说土地、水肥、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
其次是农业环境的污染、自然灾害频发、季节干扰大。大田农业受季节干扰很大,北方在冬季根本无法进行大田农业生产。
三是人为干预能力差,生产能力逐渐在缺失。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寄希望于设施农业,一是低端的设施农业,在我国表现为塑料袋大棚、日光温室。它的产能和稳定性比较差,主要是设施比较简陋,人为干预调控的能力也比较差。增产和稳产的潜力有限,怎么办?结合我们的技术发展现状,解决办法只能是这样的:我们可以通过升级创新农业生产系统,提升农业装备的级别,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这句话是李克强总理2015年提出来的,通过工程技术装备手段大幅度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才能用有限的资源、有限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