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2016/02/19

1219

揭秘飞利浦前半个世纪的生存策略

     差点被专利权官司搞得灰头土脸的飞利浦公司,终于大难不死于1912年在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为了能让公司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安东与赫拉德决定放弃老二哲学,弃只生产转独立研发成立了一家专门研究物理与化学的实验室–NatLab。这项决定让飞利浦公司在第一次大战期间赚进大把财富,成为欧洲最大的照明公司。

    大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期盼已久的和平总算到来,但是欧洲自此再也不一样了。1919年,人类刚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恶意屠杀,所谓的人性光辉、国家互信,在这场大战中荡然无存。

    大战之前,欧洲各国之间的贸易藩篱很低,国际贸易频繁,几无关税;大战之后,欧洲诸国为了恢复国力、修养生息,树立高昂的关税,限制进口,以保护复原中的国内企业。

    这个政策对于创业之初就以国际贸易为主要市场的飞利浦而言,无疑是个重大打击。好在,在战争初期,飞利浦为了确保生产灯泡的原料供应无余,自行在荷兰境内盖了灯丝以及玻璃工厂。这个未雨绸缪的策略,让公司在战后的关税壁垒政策上得到喘息——飞利浦无需向外进口原料,可以在境内完成所有的生产制造。

    尽管如此,为了突破高昂关税造成的贸易限制,安东主导飞利浦走出荷兰、深耕欧洲。为了规避掉关税,一间又一间的国外分公司在欧洲各国设立,实施当地采购、当地生产的方针,这是飞利浦第一次大型扩张。

    这场大战不止改变了局势,还改变了每一个人,包括安东·飞利浦。大战之前,尽管他是个强势的生意人,但是行事光明磊落(就算偷技术也是光明正大地偷);大战之后,他变得着迷于权谋诈术。

    荷兰商业历史作家马歇尔·梅斯(Marcel Metze)在他为安东撰写的传记中提到:

    “安东在战后改变了他的行事风格:欧洲情势依然诡局多变,安东开始与双面谍打交道、使用计谋——即使对方是自己亲密的冒易伙伴、甚至是员工。他进行了许多私底下的恶意并购,使得飞利浦在二十世纪初得以迅速扩张。”

    如前所述,战后的欧洲是一块阴险、充满不信任的大陆,各国政府官员为了振兴本国经济,发现到提高关税是一剂迅速看到疗效的特效药;民粹也是巩固政权的良方,打击外国企业可以让国民士气高涨。在这样的时代里,掌握近万人生计的安东·飞利浦,也变得不再是那个二十年前、提着行囊来到安荷芬灯泡工厂的那个热血青年了。

    明争暗斗

    大战之后,飞利浦的欧洲老对手:德国的西门子和AEG卷土重来。凭借着固有的专利、技术、以及德国人一丝不苟的民族性,这几家德国照明公司快速恢复元气;

照明及LED产业风向标

欢迎莅临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

联系我们

商务邮箱:

商务电话:

020-38251558

公司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西路9号耀中广场B2616室

主办单位官方微信

主办单位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