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间距LED显示技术的发展,在2019年攀上了新高峰。利亚德推出0.6间距的产品,三星将0.84间距产品推向高端会所和别墅彩电市场,0.9间距四合一MINI-LED产品几乎呈现普及趋势……
技术的进一步提升,亦必然带来小间距LED产品“应用”方向的变化:就如同,历史上恰是小间距技术,让LED屏成为了室内显示宠儿,更小的间距、P1.0以下时代,市场会如何进一步发展呢?
更微小间距时代的畅想
利亚德0.6间距的LED屏,到底是什么样的分辨率水平呢?——这个间距比1080P的55英寸液晶电视稍微大一点点。也就是,0.6间距的LED屏已经可以“摸”到液晶等平板显示技术的分辨率门槛。
接下来的问题非常简单:LED屏能否依靠这个指标,产生和液晶电视“重叠”的应用市场?对于这个问题,一个显著的疑问来自于“价格”!毕竟55英寸液晶电视现在售价只有两千余元。但是,0.6间距的LED屏,无论如何价格都会是55英寸单元的液晶电视机的几十倍。
但是,事情也有完全不同的方面:LED显示的亮度效果超过液晶电视,能够更好的对抗环境光干扰;依赖模组拼接技术,没有“*”尺寸的限制!对比而言,现在98英寸、或者120英寸液晶电视的价格都在50万左右——这个价位并非小间距LED毫无希望达到的水平。同时,小间距LED可以提供更大的尺寸:例如三星就以0.84的间距产品提供3米宽的4K画面。
如果将4K画面的宽幅放大到3.6米,那么至少有10家以上的本土品牌可以提供P0.9级别的小间距LED屏显示系统。所以,即便不考虑三星在2019年美国CES展示的0.43间距LED屏的“75英寸4K”这种完全和主流电视机一致的分辨率极限,就以目前已经普及的0.9间距技术而言150英寸4K电视,已经是一个“超级新物种”。
至于价格因素,液晶技术上无法提供这种尺寸的产品,不具有比较的意义;投影机无法提供这种抗环境光能力的画面也无有比较的意义:价格上*有意义的分析在于,有此需求的客户能够承受何等价格,以及这种产品的潜在规模化后的成本。
对于前者而言,数千万元的豪宅,或者高端会所中“*的电器”,百万级别的成本完全能够承担;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参考一个历史数据:P2.0以下间距的led屏产品,每一个都曾经从每平米20万的价格开始逐步下降过,直到目前P1.5的产品已经是“白菜价”。——五年后,p0.9级别的产品,谁能保证价格不下降到5万、3万每平米呢?
所以,未来真的可能存在一个LED小间距显示产品,即保持有传统市场,又能够和液晶显示高端大尺寸市场重叠的新竞争局面。而能够在众多场所替代液晶,也就会让这个曾经主要玩少数高端应用的专业产品,变成通吃各种场景应用的“新显示王”。
从高端专用到普及通用的转变
0.54的间距可以为100英寸提供4K画面——小间距LED显示距离这个目标已经尽在咫尺。在100英寸到200英寸市场,建立一个崭新的需求空间,也成为行业讨论的话题:这个应用空间覆盖家用、教学、会议室、互动交互、商用显示等等广阔区域。
“至少比传统小间距LED的高度专业化的应用空间大得多。如果能够开辟这一战场,小间距LED产品的未来市场规模不可限量。”行业专家表示,积极谋求更小的间距,从小间距到mini-led,甚至到Micro-LED,这是整个行业的技术演进的“努力方向”。
回顾小间距LED显示的市场发展,*初主要是用于大型会议室和报告厅的显示系统与背景墙:这种应用的核心需求体现在大画面、高亮度上。反而,因为观看距离和演示内容的影响,对像素间距要求不大——p2.0的产品就可以满足“基本需求”。此后,随着小间距LED的可靠性提升,在专业指挥调度中心市场,小间距LED获得了“更大”的发展:这个市场的需求体现在,高稳定性、大屏幕、画质舒适和连续上。同时,由于显示内容的升级,指挥调度中心对画质分辨率的要求也有提升,从*初主流P1.5发展到目前P1.2占据主导,并在向P0.9产品升级。
当然,“广告”这个LED屏的传统应用领域,依然是室内小间距LED的“拿手好戏”。不过由于广告市场是一个“投入产出”更敏感的领域,更小缝隙的小间距产品长期不能很好满足其成本需求:即,室内小间距广告屏没有摆脱“更大的像素”、“大画面广告”的束缚;在中小尺寸数字标牌市场“建树破少”。这种高分辨率后成本提升迅猛的特征,也限制了小间距LED在室外“中小尺寸告示牌”市场的拓展。
“如果更小的间距成本太高,那么就去寻求‘观看距离大、对分辨率间距敏感度低一些’的市场。”行业人士用这样的描述概括目前“小间距LED的市场格局”。或者说,分辨率间距水平、观看距离导致的分辨率需求、产品成本水平成为“小间距LED市场迭代成长的关键”三维。而其中,观看距离则代表的是“产品通用性水平”。
只有更小的间距指标才能满足更小的观看空间需求:这也是小间距LED显示走向更大规模市场的基本规律。正因如此,行业认为四合一mini-led技术推动的P0.9产品普及,以及进一步向0.6级别前进的可能,预示着小间距LED产品市场的成长升级的可能:从高端专用到普及通用的转折的技术准备已经基本就绪。
通用的小间距LED“规模——成本”迭代如何进行
“技术持续突破只是小间距LED屏走向通用化的‘奠基’,此后的工作更为繁重和复杂。”行业专家认为,小间距LED的技术成熟度与成本、规模所带来的成本优势,两个矛盾是行业进一步扩大产品使用范围的重要瓶颈。
一方面,技术成熟度依然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在利亚德的0.6间距产品中,采用四合一灯珠技术,有效的避免了“大规模批量转移Micro-LED”的“成品率难度”。但是,这一技术后的表贴工艺,依然要求1.2间距的元器件处理水平,和远超过P1.2产品的“电气接线”难度。后者对整屏的可靠性和成品率依然影响深刻。
不过,行业认为,如果能够采用类似“十六合一”等更大规模的CELL集成度的工艺,可以有效降低后端工序的难度。但是从四合一到十六合一,必然要求批量转移和封装工艺的难度提升。所以,在封装和终端之间如何平衡“成品率”难度,并在工艺熟练度提升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是“技术——成本”矛盾化解的关键。
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规模——成本”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市场规模不仅直接作用生产成本、也作用销售和售后成本;甚至更大的应用规模也是“制造工艺成熟和进步”的基础。这就决定了“规模——成本”矛盾,在小间距LED屏走向通用化过程中的“决定性意义”。
但是,目前超微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