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广州光亚展于2024年6月9日至6月12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行,邀您关注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今日资讯:
灯火通明形容的是灯火之光照亮黑夜,古代最早本来没有灯,而是用火来照亮书案、房子和路途。火也有很多种,比如最先的柴火,再到后来的篝火、烛火、灯笼、油灯等,现在随着科技发展和电灯的发明,人们已经普遍运用电灯代替古代的方式照明,火烛、油灯也只有在道观、庙宇等处多见,平时家里已经很少,甚至弃用了。
现在古老的灯火偶尔也会出现在一些场合和节日,比如生日、结婚纪念日等,这样能增添很多复古气息,让浪漫弥漫满屋。“荧荧灯火临书卷,续续蛙声入桂林”,精心点上根蜡烛,静心翻阅厚厚的书卷,与自然作伴,心情豁然。忽听到蛙声、鸟声打破沉寂,任它长鸣无休,任它庭前花开花谢,任它白驹过隙,云起云舒,江河湖水长流东。灯具在古代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化,那么在汉朝灯具又是如何演变的呢?
一、灯具的起源和发展
灯具作为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用品,很多还有一定的观赏和艺术价值,每个时代,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灯具设计理念,能够反映出时代的发展状况和各种民族特色。古代的灯具和火密不可分,记载最早用火的是云南的元谋人,火的产生和运用,使人们在黑暗中也能继续活动和生产,并在寒冷时节获得温暖。
人们在生活中发现了延长火的方法,运用油等工具使火能持续发光、发热,这就是原始的灯具。
据相关文献记载,早在商朝人们就已经用松树枝来取火照明,周朝时期的《礼仪·燕礼》中说,晚上人们就会点上烛火照明。《周礼》中也记载,遇到国家大事,就会一起点起烛火。从这里可见当时的烛火是一种易燃物做成的烛火,能长时间保持光亮,但具体是用什么材料所做,目前还无从考证。
真正的灯具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楚辞招魂》中记载“华镫错些”,这是有关灯的最早记载,当时的灯从“豆”演变而来,“豆”是一种食具,它的底部呈喇叭形来固定灯座,中间成柱子状,便于把持,最上面则是较浅的一个圆形托。
战国中期后,灯成为上流社会的用具,此时人们对灯具的外观要求开始提升,这使得灯具上的雕刻和绘画艺术开始出现。比如北京博物馆里的连云纹的玉灯,它一共使用了三块玉石来雕琢连云纹和三叶纹。战国时期青铜盛行,这使得灯具和青铜相结合,产生了连枝灯和人佣灯等灯具造型。秦国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建立了秦朝,此时的灯具据记载多华丽精美,在出土的文物中,陕西咸阳出土的秦朝灯具有雁足灯,之所以被称为雁足灯,是因为它像大雁的腿顶着一个圆形的灯盘子。
二、汉朝灯具的演变
1、西汉时期的工艺品灯具发展状况
公元前202年,刘邦灭掉秦朝建立汉朝,建都长安史称西汉王朝,到了公元9年,王莽篡位后,光武兴东汉王朝建立,都城洛阳。在西汉时期,国家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艺术,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当时的制造工艺在历史长河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政治方面,国家实施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稳定为工艺品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经济方面,国家实施土地私有制,国家的繁荣为工艺品创造了很好的经济基础。
文化方面,国家深受儒家思想文化影响,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这也为工艺品奠定了很好的文化基础。工艺品灯具的发展离不开西汉王朝整个大环境,各方面的稳定和繁荣促成了工艺品灯具的发展和繁荣。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的休养生息,使国家稳定,人们安居乐业,经济开始复苏,接着国家又出现了文景之治,这使得经济进一步发展,随之手工业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到了西汉中期,国家十分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还设立了专门管理手工业的国家部门,如制铜业和炼铁业,手工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远在战国时期,制铜业就已经发展,西汉末期,虽然制铜业逐渐衰落,但是青铜工艺已经很纯熟。此时的工艺品灯具主要是由铁、石、铜等多种材料所造,青铜制的灯具还保留着战国时期的特色,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3、东汉时期的工艺品灯具发展状况
东汉初期,灯具的设计风格开始由原先的简单朴素风格逐渐转变为华丽精美的设计风格。汉武帝时期,为了国家的统一,此时开始实施独尊儒术政策,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和三纲五常思想成了被社会广泛认可和运用的思想,这种思想传播一直持续到汉朝末年,但影响依然深远。当时受这种思想文化影响,工艺品灯具设计上也能看到这种思想的影子,当时鎏金铜制华丽的灯具在达官贵人之中大受欢迎。例如河北出土的墓葬鎏金长信宫灯,就是通体鎏金,十分精美别致。
东汉中后期,政府已经无法控制逐渐扩大的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这使得国家掌控的手工业也逐渐衰落,而民间私有手工业蓬勃发展起来。此时陶制灯具发展迅猛,取代了青铜灯具的原有地位,成为帝王、皇亲国戚和达官贵人的争相追捧的新宠。此时的灯具绘制方面更加丰富多彩,常常能看到各种花纹,例如祥瑞图案、神仙、山林、神物等等,这是人们赋予了自己的思想和古老文化的杰作。例如在洛阳出土的彩绘陶瓷百花灯,在灯上可见龙、朱雀等吉祥物,还有羽人,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羽化登仙的神往。
彩绘陶瓷百花灯
三、两汉时期灯具的制作种类
1、青铜制
汉朝时期,国家手工业发展迅速,金属制品和陶瓷制品的工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为灯具制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出土的汉代灯具可见,主要是由陶瓷和青铜两种制作而成,此外就是铁制、木制和玉石制。丹麦考古学家汤姆生把古时人类文明划分为石器、青铜和铁器时代,其中属青铜器时代最辉煌灿烂,青铜器宝物比比皆是,层出不穷,青铜器灯具也是这样。
虽然汉朝已经是青铜器发展末期,但是包括灯具在内的青铜器的生活用具依然发展繁荣,汉朝的铜制灯具比以往都要成熟和华丽。据考古发现,在汉代铜器生活用具很多,当时主要有几个铸造点,一是西汉都城长安和东汉都城洛阳由中央管理的西汉的考工、东汉的太仆、尚方作坊,二是设在郡县而由中央管理的工官作坊,三是各地的私人手工作坊。这说明当时青铜制业还是比较活跃的,而且青铜制品随着私人手工业的发展,逐渐趋向于生活化,多制造日常生活所用器皿。
2、陶瓷制
汉朝的王公贵族起先多用铜器和漆器,后来到了东汉末年,随着陶瓷业的发展,陶瓷制品也由民间普遍运用,发展到宫廷,府邸普遍运用。在汉代,南方多是硬陶,比如在广州出土的西汉后期的人佣座灯具,就是细泥硬陶,釉色主要是红黄、灰白和灰黄几种,人佣或头顶或手举灯盘,塑造工艺比较粗糙,但形态逼真,活灵活现。发掘出的东汉时期的人佣又有些不同,它釉色偏红,样子具有当地的民族特色,可见西汉和东汉有传承也有创新。
3、铁制、木制和玉石制
铁器早在春秋时期就存在,但出土的文物甚少,这可能与铁器易被腐蚀、生锈、剥落有关。在山西出土的西汉时期铁质灯具,已经残缺不全,只剩灯盘,在河南出土的铁质灯具,一个是多枝灯具,一个是笼形灯。木质灯具由于木头容易腐坏,因此能保存至今的并不多见,比如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普通豆形灯,底部是红色绘彩,还有一个是人佣灯,现在香港中文大学珍藏,造型类似于广州出土的陶制人佣灯具。石制灯具出土的有甘肃东汉时期的豆形灯具,这种灯具石器出土也是少之又少,十分稀有难逢,这可能与当时科技不发达,石器难以雕琢和塑造有关。
四、结语
汉朝灯具不仅是一种照明工具,更是一种艺术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灯具的发展体现了民族的发展,民族的个性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现在较有名的要属广州的水晶灯具,它的设计或大气恢宏,或精致美妙,或可爱风趣,或古典优雅,比如有的灯具外观会塑造、雕刻或印有古典元素,有的灯泡是蜡烛形状等等,这都表现了世界文化的融合,以及古代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不仅具有时代气息,也富有浓烈的文化和艺术气息,造型设计之美观令人叹服。
文章来源:搜狐网
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将展示多元化照明和LED技术方案,满足业内人士在采购、交流市场资讯和拓展商机方面的需求。展会更多资讯,详情请登陆官网 https://gile.gymf.com.cn
凡本网注明“来源: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联系方式:020-89816057;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