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哥伦比亚号电动汽车把电用于前灯和尾灯,这样车灯就产生了。最初的前大灯不能调光所以在会车时有些晃眼,从早期乙炔气前照灯发展,到当今的自由面反射镜气体放电前照灯,差不多经历了120年。
第一代——乙炔气前照灯
前照灯具有高的轮廓亮度,乙炔气火焰的亮度比当时的电光源所能达到的亮度高出一倍,因而,在1925年以前使用的汽车前照灯几乎全是乙炔前照灯。
第二代——电光源前照灯
1913年带螺旋灯丝的充气白炽灯泡问世,因其具有较高亮度,给电光源前照灯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然而由于当时汽车电气设备系统的制约,直到1925年,电气照明才得到广泛的应用。
第三代——双光灯芯前照灯
为解决在交会车时,因前照灯的强光造成驾驶员炫目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严重问题,双光灯芯前照灯出现。但也没有完全解决汽车车灯的配光问题。
第四代——不对称近光前照灯
双光灯芯前照灯系统属于对称近光系统,为解决在会车过程中,前照灯既不产生炫目,又能保证对道路具有良好的照明,1932年美国发明了不对称前照灯,它是以基准轴为中心,将光束一分为二,靠近来车一侧的落地距离短(即光束压低,从而防炫),而另一侧光